9月24日,原油市场延续供应过剩担忧情绪,油价呈现承压下行态势。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在持续,但供应端的宽松格局以及需求端的疲软表现,使得市场看空情绪占据主导。
国际油价下跌,供应过剩担忧超地缘影响
9月2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025年10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下跌0.04美元/桶,跌幅为0.06%,结算价报62.64美元/桶;2025年11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11美元/桶,跌幅为0.16%,结算价报66.57美元/桶。伊拉克作为OPEC的第二大产油国,其国家石油营销组织表示,根据OPEC+协议,伊拉克增加了石油出口,预计9月份的出口量将在340万桶/日到345万桶/日之间。科威特石油部长也表示,科威特的原油生产能力为320万桶/日,是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且根据OPEC+协议,科威特将自10月起把原油产量提高至255.9万桶/日。这些供应增加的消息,使得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加剧,超过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支撑作用。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本轮调价或搁浅
国内新一轮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窗口于9月23日24时开启,这也是国庆节前的最后一次油价调整。多家机构预测,本次调价搁浅概率较大。本计价周期以来,尽管中东地缘冲突引发国际原油阶段反弹走高,但OPEC+决定10月份继续增产,且美国石油库存增加,市场对于供应过剩压力预期依然较高,导致国际油价冲高乏力。据金联创测算,截至9月22日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65.26美元/桶,变化率为0.29%,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30元/吨。卓创资讯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收盘,国内参考原油变化率0.59%,预计汽柴油上调25元/吨,未达成品油零售限价50元/吨的调价红线。
国际能源署报告:供过于求仍是市场隐忧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2025年9月国际石油市场报告指出,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正受到地缘政治动荡和供大于求隐忧两大因素拉扯。一方面,市场对地缘政治担忧加剧,但迄今为止对俄罗斯和伊朗实施的强硬制裁对供应和贸易流量的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9月“欧佩克+”产油国的增产和中国原油储备的持续增加,对冲了市场对未来供需短缺的预期。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产量将增加270万桶/日,达到1.058亿桶/日,2026年将进一步增加210万桶/日,达到1.079亿桶/日,而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仅同比增加74万桶/日,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持续。
机构观点:油价未来或继续走低
花旗银行表示,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今年年底至2026年期间逐步回落至每桶60美元左右,预计2025年全球原油库存日均增加110万桶,2026年日均增加210万桶。瑞穗银行指出,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实施18轮对俄制裁,但这些制裁在阻止俄罗斯石油出口流动方面基本无效。整体来看,原油市场在供应过剩担忧以及需求端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油价可能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亚汇网编辑:章天)